2025年10月17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工作船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了交工验收,这是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自开工以来首个实现了交工验收的工程。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及各参建单位的相关人员参加验收会。
工作船码头工程位于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西侧,建设内容包括:砂桩地基加固、桶式基础安装、护底抛石及上部结构工程。其中驳岸结构总长622.7米,码头岸线长度618.3米,砂桩加固约30万立方米,桶式基础30个,建成后兼具防波防浪功能,现状水深7米以上,可供海事、引航、拖轮、船舶污水收集船、施工期辅助船舶等的靠泊作业。
项目创新性地使用了桶式基础结构与砂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组合方式,构造了一种可在软土地基中使用的全新的码头结构形式,相比传统重力式码头,使用自重高达5000吨左右的预制成型桶式基础结构作为下部结构能更好的抵御横流高流速的海面,并且在工艺流程中没有抛石基床,工序简单,也更为绿色环保。作为国内首个以桶式基础结构作为下部结构的重力式码头,此次顺利交工验收标志着新型桶式基础结构施工已进入工艺成熟阶段。
项目建设期间,面对不利的水文条件和气候环境,台风、寒潮频发的情况,在集团的正确引领下,工程指挥部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宗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通过强化组织协调与现场管理,最终实现了桶式基础结构最远360海里的拖运;首次利用自行式模块车进行桶式基础场内搬运和落驳;外海深水深厚软基非对称桶式基础结构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带领全体建设者成功交付了圆满答卷。
工作船码头工程作为小洋北作业区项目首个动工的先导工程,实现了桶式基础结构作为码头兼做接岸结构在外海的首次应用,填补了桶式基础应用于码头工程的空白,为后续项目建设积累了技术经验,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发,合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地位和我国国际航运竞争力。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